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生来祁阳站开展区域地理实习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23作者:刘泽弦来源:祁阳站点击量: 172
2025年4月18日,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330余名师生来祁阳站开展区域地理实习。
祁阳站老师们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主线,通过课堂讲授与田间观察相结合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农业科研中“贵在坚持,难在坚持”的精神内涵。祁阳站副站长李冬初以“红壤丰碑”为题,向师生系统阐释了“祁阳站精神”。通过历史影像、数据图表和典型案例,重点解读了“执著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祁阳站精神的深刻内涵。
田间地头的“活体档案”。在祁阳站水田、旱地及生态恢复长期定位试验区,层层叠叠的试验牌成为最直观的“历史教科书”。祁阳站科研人员向师生介绍“这里的定位试验最长已持续50年,每一块试验田都是‘活’的科研档案,承载着几代科学家扎根红壤、服务三农的初心。”
老物新证:跨越时空的对话。祁阳站展览馆内,磨损的田间工具、手写的数据记录本与先进的现代农业监测系统形成鲜明对比。在刘更另院士纪念馆,科研人员指着刘院士的日记和记录本介绍“前辈们曾住着土砖房,喝着泥巴水,只为保住连续观测数据。这些跨越数十年,完整如初的田间记录,是揭示红壤演变规律的核心依据,更是几代祁阳站人接续奋斗的历史见证。”
田野间的科学追问。师生们与一线科研人员围绕长期定位试验田展开深入交流,就“红壤科学施肥”“红壤酸化改良”等问题进行探讨。同学们通过田间观察—自主思考—科学提问等方式,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还深化了学科认识。
此次实习通过“理论课堂+田间实证”的双重路径,将科学家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教育。带队教师表示,祁阳站“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科研传统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生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