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发现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促进稻秸氮高效利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25作者:常丹娜来源: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点击量: 21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发现了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促进稻秸氮高效利用,相关成果以“Rice straw nitrogen can be utilized by rice more efficiently when co-incorporating with milk vetch”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稻秸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因其高C/N比,短期内会导致微生物与作物竞争土壤有效氮,有效管理稻秸以促进其高效利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紫云英作为南方稻田主要绿肥,具有固氮、提高养分利用率等功能。将低C/N比的紫云英与高C/N比的稻秸联合还田,更有利于调节还田物料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过程,但二者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去向及对土壤和作物的贡献尚未明确。
本研究采用田间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借助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发现,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年平均产量比单独稻秸和紫云英处理分别增加10.8%和9.6%。与稻秸和紫云英单独还田相比,联合还田水稻植株氮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28.9%和13.7%。联合还田增加了水稻对稻秸氮的吸收,在单独稻秸处理中,13.3%稻秸氮被后茬水稻吸收,32.3%稻秸氮被储存在土壤、54.4%氮损失;联合还田处理中,20.4%稻秸氮被后茬水稻吸收,50.2%稻秸氮储存在土壤、29.3%氮损失。与单独稻秸处理相比,联合还田下水稻对稻秸氮的吸收和稻秸氮在土壤中的储存分别增加53.4%和55.4%,稻秸氮损失降低46.1%。
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水稻对氮的吸收,有利于稻秸氮分解,促进水稻对稻秸氮的吸收与利用。在水稻种植区应鼓励紫云英和稻秸联合还田,以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绿色高效生产。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范倩玉为本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曹卫东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高嵩涓副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700200)和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资助。
【引文方式】:Fan Q, Xie J, Du J, et al. Rice straw nitrogen can be utilized by rice more efficiently when co-incorporating with milk vetch[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25, 164: 127495.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ja.2024.12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