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历时21年,我国土壤“时空大数据”构建完成!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4-07作者:来源: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三农”新闻网站点击量:
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项目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完成。该“高精度数字土壤”含九大图层,包含多项土壤理化性状、高精度(100米数据)及长达40年的土壤空间数据,是我国迄今最完整和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构建起我国土壤时空“大数据”,对土壤资源利用与环境管控中进行分区、分类的精准施策具重要意义。
该项目自1999年启动,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及人机交互设计融入土壤学研究,对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图件和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和时空整合。其中的土壤质量稳定性性状,如土体构造、质地、母质、成土条件、土壤类型等,时效性达上千年,可长久使用;而土壤有机质、酸碱度、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耕层厚度等土壤质量快变化性状,为了解土壤与环境质量演变提供了依据。
该项成果能以1公顷为单元提供各地多项土壤资源与质量理化性状,已为我国60余家专业科研机构用于耕地质量演变、流域氮磷流失量估算、环境容量测算、温室气体减排、医药、水利、林业、测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为全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环境、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用于实施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面源污染防治、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农田建设等国家工程,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成果第一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维理研究员介绍,随着这项研究的突破,未来土壤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品会进入农业、环境多个行业,形成可以被农业经营主体、相关企业等利用的便利数据产品。如将高精度数字土壤加载到耕地机械、施肥机械和灌溉机械芯片中,可实现精确施肥、耕作与灌溉;利用土壤时空大数据,对重点农区和流域实现分区、分类、量化的管理,能在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量的同时,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农业,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的同时,使得我们餐桌上的食品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