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中国妇女报】我国覆盖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建成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4-07作者:记者 杨娜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2020-04-07点击量: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杨娜 发自北京  4月6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历时21年牵头完成了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是我国迄今最完整和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

  据了解,数字土壤就是数字化的土壤,它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 (RS)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模拟、重现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环境母体”。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能以1公顷为单元提供各地多项土壤资源与质量理化性状,其中的土壤质量稳定性性状,如土体构造、质地、母质、成土条件、土壤类型等,时效性达上千年,可长久使用;而土壤有机质、酸碱度、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耕层厚度等土壤质量快变化性状,为了解土壤与环境质量演变提供了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自1999年开始,该成果第一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维理研究员作为一名女科学家也从中年干到了老年,她十分欣慰地说:“在这个项目研究中三个主力都是妇女,我们终于不辱使命完成了一项对农业和对中国都有影响的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土壤研究团队整装待发,在海南进行土壤采样

  张维理介绍,我国因为人均耕地资源紧缺,为了掌握土壤质量状况,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多次土壤调查,获得大量土壤科学数据。该项成果的目标是对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投入巨资完成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图件和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和时空整合,数据库包含了40年的数据,不仅有80年代的数据,还有最近10年全国性的土壤调查中获得的1000万个土壤采样数据,满足各行业对高精度土壤科学数据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这项工作采取边建设、边应用方式,从2003年开始向各个部门和行业进行数据的分享,迄今,该项成果已为我国60余家专业科研机构用于进行耕地质量演变、环境容量测算、温室气体减排、医药、水利、林业、测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用于实施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面源污染防治、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农田建设等国家工程。

  张维理介绍说,随着这项研究带来的我国在土壤时空大数据方法和技术上的突破,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土壤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品进入农业、环境多个行业与人们社会生活中。将高精度数字土壤加载到耕地机械、施肥机械和灌溉机械芯片中,可实现精确施肥、耕作与灌溉。利用土壤时空大数据,对重点农区和流域实现分区、分类、量化的管理,能在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量的同时,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农业,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的同时,使得我们餐桌上的食品更安全。

  编辑:韩佳宁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