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杂草不杂小草不小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15作者:姜文来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0年6月9日 点击量:
走进城镇,细心观察会发现,街道两旁的绿化带大部分是人工种植的草木。为了实现整齐划一,如果树下长了杂草,也被绿化工人连根拔除。
实际上杂草并不是无用之草,有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和价值。由于是本地物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不需要特意浇水施肥也能生存。它生态功能多样,具有固土固沙、调节小气候、固碳释氧等多种功能。它还为其他动物提供必要的生活环境,既可以作为其他动物的食物,也为其隐藏提供保护场所。
而从外地引进的草坪,虽然美观,但适应力差,经常出现大面积死亡,需重新补栽或更换。而且,这种草坪很娇贵,耗水耗肥。由于它竞争不过本地草,绿化工人要经常除草,既辛苦又劳累。
杂草和草坪各有优点和不足,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杂草与草坪的关系。在绿化时要多方面考虑。要注重其景观价值,更要看中其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同时考虑养护成本。笔者呼吁,城镇绿化应充分发挥杂草生态功能,让其茁壮成长,切莫“斩草除根”。
之所以对杂草存有偏见,除了对其优点和功能缺乏深刻的认识之外,更主要的是不正确的绿化价值观在作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思想在绿化中长期存在。绿化不以本地物种为重点,或因美观,或因少见,引进大量的非本地物种。
同时,不正确的投资理念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引外来草坪,需要花钱,需要投资,这是绿化工程,可以列入预算争取到资金。如果用本地杂草作为绿化,其投资少,在投资方面难以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本地物种被淘汰也被视作理所当然。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提到更高的层次。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也成为“五位一体”中重要内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排斥景观建设,但其更注重的是生态功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和修复要充分利用自然力,而不是完全依靠投资人力重新建设全新的生态系统。
城镇绿化对杂草进行“斩草除根”处理,就是抛弃了自然力量,企图用人工力量打造人工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虽然在景观方面比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可能更胜人一筹,但在其生态功能方面则不是最优的,而且需要大量的成本来维护。
给城镇杂草一定生存空间,好好地对待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千万别小看这一举措,这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问题,关系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是否真正到位,关系到我们生态文明素质是否提升。从对杂草态度,就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
杂草不杂,小草不小。我们要对其充分尊重,充分挖掘其富有的生态功能,为美丽中国建设增添富有活力的色彩。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