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中国水利报】专家学者共商治水良策 立足改革发展 致力科技创新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1-13作者: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1月12日 第4724期点击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水利改革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推进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为此,本期“观点·评论”推出专家学者共商新时代治水良策专题——《立足改革发展致力科技创新》,邀请多领域水利专家学者刊发署名文章,就如何强化水利科技支撑,提高水利创新能力,破解我国治水问题建言献策。

  同时,在六版推出水利职工热议水利改革专题,邀请基层水利职工结合个人岗位工作实践,对照新时代和行业现代化的要求,针对“在水利改革发展中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的议题,发表个人观点建议

  姜文来 克服障碍 筑牢根基

  五中全会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同时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推进路径。《建议》将坚持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规划任务的首位,并且专章重点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既为我们水利科技创新提供了指南,也为水利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虽然我国水利科技创新势头良好,但也不可否认还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只有克服前进的障碍,水利科技创新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受科技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生动力不足,影响了科技创新;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水利科技创新要求还不适应,尚未大批量地吸引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进入水利行业,部分水利高校招生吸引力不足,为培养高质量的水利科技创新队伍留下遗憾;水利基础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甚至局部地区只重视水利技术淡化水利科学,为水利科技创新蒙上了一层阴影;企业在水利科技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水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我国企业水利科技创新缺乏新动力,难以满足新时代水利发展新要求。我国水利科技创新需要克服这些障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深刻分析科研人员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原因,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为科研人员内生动力产生创造条件;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坚持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彻底放手;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成果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为科技人员提供方便。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营造好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是打造令人羡慕的水利科技创新职业。职业令人羡慕,人才就会济济,就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就有了根基。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水利科技创新职业打造成令人向往的职业,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畅通水利科技创新人员上升通道,给他们科研创新的自由,实现科研人员自我价值,给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应有的“光环”,提升其幸福感和荣誉感,让水利科技创新成为他们幸福的源泉。

  三是强化水利科学基础研究。针对水利所涉及的各种科学问题,强化基础研究;水利科学基础研究既面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要面向水利科学本身的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做好基础研究,在水利科学基础研究上舍得投入,容忍失败;对于水利科学基础研究要稳定队伍,稳定经费支持,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水利科学基础研究,为水利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四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科技创新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作用,共同为水利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制定企业水利科技创新政策,打造企业水利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水利企业,也鼓励企业向科研投入,建立“企业﹢科研”融合体,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在国家重大水利科技项目中,为企业的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水利科技创新是水利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水利持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要牢牢地抓住水利科技创新“牛鼻子”,为水利科技创新筑牢根基,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水利智慧和力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