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一线大调研|17个村的共富探索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1-02作者: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来源:澎湃新闻点击量: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这是党中央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任务。作为农业大省,山东拥有5.4万个行政村,东中西资源禀赋、村庄形态、文化习俗等各不相同,如何在庞大的村庄体系中找到适合各地的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7月,在基础条件薄弱、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鲁西南地区济宁市嘉祥县,有17个村庄联合起来,宣布成立共富公司。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推动片区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的新模式成功了吗?共富公司实现共富了吗?
01【特殊的公司股东大会】
“现在我们开始开会,在座的都是我们的万张街道万兴城乡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
年终岁尾,一个特殊的公司股东大会在济宁市嘉祥县万张街道召开。特殊就特殊在股东代表都是万张街道1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们当中,32岁的马海村党支部书记楚孔杰年龄最小,担任的却是公司董事长。今天的股东大会,由他来宣布分红。
“这一年里,共计实现经营性收入286万元,扣除成本及下一期投资所需资金,共分红125.1万。下面我宣读一下分红明细:前街村5.6万、月屯村5.6万、万张村5.6万、周庄村5.6、向阳13.5万、马海村10.5万,万福15万、狄楼6万……”
这次分红,是万兴城乡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给股东分红。按照入股比例,17个村分到了3万至15万不等的资金。其中入股最早的向阳村,分到了13.5万元。第一次获得了稳定的村集体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张庆伟对明年工作有了新的打算:
“我们这个板块主要是土地流转。我们土地多,将近2000多亩呢!下一步2015年再把地全部拿出来(入股),基本上我们村就不剩地了。”
和向阳村的积极态度不同,狄楼村是公司成立时观望情绪最浓的村子,随着6万元分红款的到账,狄楼村党支部书记狄向利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刚开始确实有点顾虑,(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有权利,入了股要归他管。我们有个为民服务中心一楼入股这个公司,收益还是比较好的。”
02【把这些村联合起来成立共富公司!】
地处嘉祥县城北部的万张街道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有22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和鲁西南地区大部分乡镇(街道)一样,以农业种植为主,在成立共富公司之前,大部分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谈何容易!济宁市嘉祥县万张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德利:
“村里集体收入薄弱,党支部的这种威信还是影响很大。我想给群众办个事,办不了,没有资金。”
一方面,村集体经济薄弱;另一方面,分散到各村还有不少闲置的资源:大量的耕地、腾空的学校、多余的为民服务中心、没有租出去的厂房,尤其是部分村手里还有驻村工作队带来的帮扶资金。如何盘活它们?就拿帮扶资金来说,一个村两年100万,修路有余发展产业又不足。如果像以前那样在村子搞基础设施建设、建大棚,路是好了,但发展上多是一锤子的买卖。
“在农村好多资金拿来了之后集合集合资金,我们建个大棚也好,或者建个农业项目也好,但是我们发现风险很大。我们隔壁有一个镇街,他那年弄了几十万块钱,三四个村想搞一个联合的项目,建了一些工棚,一刮风下大雪棚都全部塌了,结果承包户不但没有收益,还给镇上要钱了。”
底子薄、经费少,资源却大量闲置,那能不能把位置功能相近、产业相融、有发展潜力的村庄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下沉调研,省派驻村工作队和街道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们想这些资金怎么把集小资金弄成一个大资金,干一点稍微大一点比较稳定一点的事,所以我就需要把这些村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共富公司。”
03【有人心里犯起嘀咕】
成立公司是个新鲜事,别说村民,就连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心里也犯嘀咕。
“有的人愿意,有的人不愿意。一开始筹划这个事的时候,坚持自愿,你愿意入你就入。实际上一开始没那么多,一开始12个(村),后来他们一看那12个成了之后,5个人在那看了一阵子,他回去开个村民代表会议。因为什么?刚开始成立公司它没收益,咱得往里投钱啊!有的人说我投了这个钱确保我能挣钱吗?你别给我赔完了!他永远对我们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观望的这5个人中,就有狄楼村党支部书记狄向利。当时他手里抱着个“金疙瘩”不舍得撒手——村里有35亩规划建设用地。由于手续不全资金不足没法开发,一直租给企业当堆场,拿出来入股,又怕吃了亏。一开始,他只肯拿出闲置的为民服务中心的一楼入股,眼瞅着大伙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犹豫了一段时间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们是租给那个洗煤厂,价格是比较低。一年五六万块钱的收入。集体土地它正好也到期了,他们那边效益也停了,然后加入这边把土地指标改变以后,有什么好的项目资源,我们都共同地去协商。”
村干部和群众的工作是做通了,可村集体一穷二白,拿什么投?为此,孙德利带着街道干部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梳理。
“你村里有一部分资金的话,你把资金给我入过来。还有一些有资源,我一看能用。比如说你村里有一个空闲的一个资产,但是你村里有时候它不好用,我一看你这个地方能用,我们共富公司也可以给你作一下价入股啊!就是怎么能把我们的资产做大。”
04【业务板块建设热火朝天】
经过精心筹备,2023年7月6日,济宁市第一个集体所有制的乡村共富公司——万兴城乡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万张街道22个村中有17个村率先“吃螃蟹”,按照资金、资产折算计价,股份占比1%至10%,成立了由7名村党支部书记组成的董事会、4名村党支部书记组成的监事会,年龄最小、有闯劲、有过创业经历的楚孔杰被推选为董事长。挑起了重担的楚孔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台账整合资源。来看看公司成立之初的家底,总资产不过1300万:其中现金700万,已建、在建厂房2个,闲置的学校、老村委会、宅基地、坑塘10处。
“我们要做共富公司,肯定要去把我们所有的资产资源利用起来,如何利用资产资源这一块成了一个大问题。”
扒拉着这些有限的资源,公司从先易后难的角度出发,发展的第一个业务板块就是厂房租赁。由于背靠济宁经济开发区,3000平米已建厂房很快租赁了出去,一年租金34万元。济宁市嘉祥县万张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德利:
“一开始我们想法很简单,就是经营园区啊租厂房啊,我们后来发现这种活比较好干,两个月不到,我们就把这些活全弄完了,但收益就这么些钱!”
怎么办?那就想办法扩大规模!没完工的厂房抓紧建设,后入股的狄楼村35亩建设用地手续不全,他们用两个月时间跑完手续后立即开建厂房,一期工程完工后招引企业入驻,增加租赁收入28万。然而,公司资金链却出现了问题。万兴城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楚孔杰:
“700多万我们是用在厂房上,没有运转资金后续所有工作都没办法开展了,那时候就考虑从哪儿去搞钱。所以说我们那时候就做物业,从物业上把这个钱收起来,然后把资金盘就盘活了。”
就这样,依托厂房租赁做起了物业管理,成为公司的第二个业务板块。紧接着,公司成立了专业的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搞规模化粮食种植,利用成本优势挣钱。一开始,习惯了把土地包给种粮大户的村民并不买账,原因在于租给种粮大户和租给公司的租金一样,每亩都是800元。为此,公司拿出了一项惠民政策:在保底租金之外,拿出部分利润进行二次分红。家里有7亩地的马海村村民李玉坤就尝到甜头,去年合作社第一次分红每亩多收入40元。
“头一年才干没敢都包给他,包了三亩吧!分红什么的一看挺好的,就都包给他了。”
现在,共富公司已流转三个村2300多亩土地,明年将扩大到4000亩。农业板块做起来了,各村闲置的资源怎么利用?那就把城里的项目引进来建成共富工坊。
在万福村,300平方米的车间内,40多名工人、60多台机器正一刻不停生产滑雪手套,一套流水线作业下来,产品源源不断地装箱发往欧洲。谁能想到,这个厂房竟然是村里闲置的幼儿园改造而成的?德霖手套车间负责人张彦妮:
“记者:咱们是怎么想到把这个厂子搬到这里来?张彦妮:因为这个地方空间大,周边的人也多,好招工一点。记者:搬过来也带动了周围的老百姓(就业)。张彦妮:对,都是村里面的人,也方便照顾孩子嘛。”
万兴城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楚孔杰:
“当时他们这边说我们这边需要一个厂房,要往下边下沉。学校闲置的面积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我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盘活闲置资产,再加上就是给附近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所以说我们给他放的租金要稍微的低一些。”
05【共富公司成为乡村振兴新模式】
通过一系列闪转腾挪,幼儿园变成了手套厂,老村委会变成服装厂,闲置宅基地变成了蘑菇种植园,坑塘变成了虾鱼池……十处共富工坊让过去冬日里沉寂的农村变得热火朝天,也为公司带来43万元收入,实现了企业减负、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不仅如此,共富工坊模式还走出公司在全县推广,带动3000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四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健康发展,让共富公司有了分红的资本。一年多的时间,村集体有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们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狄楼村解决了多年没解决的胡同硬化问题,马海村为村民新修了排水沟。虽然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都是兼职没有取酬,但他们收获了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四年前,当28岁的大学生楚孔杰回到村里时,村民们看他的眼光里带着怀疑。现在,更多的是赞许。马海村62岁的老党员马友信:
“对他还是比较认可的,能积极地为村民办实事儿。只要他安排的事,重大的事都在这儿表决,基本上都是通过的。”
村民们的评价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股东大会之后,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楚孔杰心中有了一个清晰的蓝图。
“分为两步走吧。第一步是先把我们现有的已经成型的能够产生利润的这些项目先稳固,稳步增长一下,从这个项目上再扩大一下规模。第二步,往实体业务方向去发展一下,目前我们的这个线束厂已经开始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动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评价说,17个村的共富探索为落实中央政策提供了一个生动注脚。
“原来的时候是一个村一个村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但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资源是有限的,这种多个村联合成立共富公司,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盘活了各个村的闲置资产,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