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专家学者齐聚山东东营共商盐碱地综合利用良策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0-21作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喜群 李志臣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4-10-21 18:37点击量:

10月18日-20日,由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主办的2024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会议在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盐碱地技术创新领域专家学者、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盐碱地综合利用良策,共谋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大计。

会上,举行了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工程启动仪式,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梅旭荣介绍了工程实施的背景、意义、总体设计和预期目标等情况。该示范工程由山东省科技厅具体组织,由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牵头,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等形成协同创新团队,按照以种适地、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重大产品和装备创制、分级分类利用技术模式等五个维度,顶层设计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拟分四期组织实施。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盐碱地科技领域优势创新资源进一步向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集聚,强力支撑山东盐碱地综合利用在全国“走在前、挑大梁”。

会上,发布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报告和盐碱地特色产业(黄河口大米)发展报告。为使公众更加科学系统地认知盐碱地,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组织编制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报告(2024)》,从科学技术的视角,系统介绍了我国盐碱地基本情况,梳理总结了盐碱地综合利用主要技术发展轨迹、重要科技进展成效以及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盐碱地特色产业(黄河口大米)发展报告》由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组织撰写。报告指出,黄河口大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主要产地为山东省东营市,盐碱地稻米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稻米中钙、铁、钠、钾等矿物质含量以及总酚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等显著高于非盐碱地稻米,应充分利用盐碱地的资源禀赋,做好品质,做强功能,做足特色,瞄准盐碱地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第三次会议,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创新推进会议,以及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果展和实地观摩等配套活动。

据悉,由山东省政府和中国农科院共同组织建设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科技抓手,对于健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以来,成立了由山东省政府分管领导、中国农科院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共建领导小组,建立了“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中心主任”的组织管理架构,构建起“全国一盘棋”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在东北、西北、华北设立了3个分中心和16个试验站,在河北、新疆设立了旱碱麦和盐碱地特色林果产业创新基地,中心总部与3个分中心、16个试验站签订目标任务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同组织科研攻关,初步实现了对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资源的优化整合。(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喜群 李志臣)

责任编辑: 孙晶晶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