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阐明干旱与养分添加的交互作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5-26作者:吴红慧来源: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点击量:
2025年5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博士后徐翀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联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和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等10个国家42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干旱与养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该研究基于NPK-Drought Network(https://www.bayceer.uni-bayreuth.de/npkd/index.php?lang=en), 使用了全球9个国家26个地点的实验数据,系统评估了干旱和养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干旱和养分添加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因生态系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干旱程度。具体来说,养分添加在干旱草原中对缓解干旱的作用最为显著,而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氮含量较高的地方,养分的效果则较弱。在降水变异性较大的地区,草原生产力对养分和干旱的响应较弱。此外,高物种多样性的草原在养分添加时,生产力的提升更为明显,而在干旱情况下,生产力的下降幅度也更大(图)。该研究揭示了干旱和养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当地环境因素(如干旱程度、土壤氮含量、降水变异性)和生物多样性在预测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养分添加)响应中的重要性,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
图.干旱和养分添加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128000, 2022YFF1300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592, 32061123005)、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支持资助,并且得到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国家生态系统定位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宁夏大学-宁夏农牧交错带温性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5-02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