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入选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09作者:袁亮来源:德州站点击量: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启动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以下简称德州实验站)入选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德州实验站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黄淮海平原地区最早建立的以盐碱土改良、农业生态要素长期监测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野外台站,肩负着黄淮海平原耕地质量监测与提升、保障我国粮食绿色增产的重任。50多年来,德州实验站在院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农业发展主战场开展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国家和区域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实验站第一任站长王守纯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实验站人,在鲁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艰苦奋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盐碱地改良、中低产田改造、旱涝碱综合治理、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联合国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奖、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农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0年以来,我国农田依靠大量投入化肥实现的高产体系,带来了严重的耕地质量、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化肥减施增效,破解高产施肥的环境矛盾,在获得作物高产的同时,保护土壤和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实验站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实验站形成了土壤培肥与改良、绿色高效肥料创制与产业化、作物绿色高产技术三个特色学科,建立有机无机结合、秸秆还田、优化栽培、绿色高产创建等长期定位试验12个,其中,持续运行10年以上的有9个,时间最长的已持续运行36年,建成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处理设计最完整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群。实验站大量的历史资料、系列长期试验、大型养分渗漏池、土壤/植株样品库、示范展示田等平台为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德州实验站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为宗旨,建立以盐碱地改良、土壤培肥、新型肥料、绿色增产等科普版块;通过凝聚教学科研单位、地方农科院等多方力量,成立以科研专家、技术人员、种植能手等为核心的专业科普队伍;以“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科普形式将实验站科普内容通过课件、视频、文章等形式传播给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大中小学生等广大受众群体。德州实验站每年科普培训人数2000余人,从土壤培肥与改良、新型肥料与科学施肥、作物绿色增产技术等多方面向社会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科学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德州实验站将以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契机,聚焦农业科研国家队职责使命,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科普工作,传播农业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培养懂农业、爱农业的年轻一代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为我国和黄淮海区域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德州实验站禹城基地长期试验平台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在德州实验站禹城基地参加科普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