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头条新闻

农业资源利用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城镇居民愿意为秸秆禁烧承担义务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06作者:张洋 尹昌斌来源: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团队点击量: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然而,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综合利用成本高,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生产季节,集中焚烧秸秆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人们生活质量。对农民而言,秸秆就地焚烧也许是最为经济、简单的处理方式,“自古有之,天经地义”,农业生产者无需为焚烧秸秆所造成的污染环境付出成本。作为利益相关者,当地居民来说,因焚烧而导致空气质量变差,可能影响到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那么,当地居民该为要求农业生产者秸秆禁烧做点什么呢?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团队运用支付卡方法,在河南省7城市开展居民关于玉米秸秆禁烧的支付意愿调查,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Vol. 193)》,题目为“中国河南省城镇居民秸秆禁烧支付意愿—支付卡方法的应用(Urban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orn straw burning ban in Henan, China: Application of payment card)。”论文提出居民对秸秆禁烧的支付意愿受到保护家庭成员免受空气污染、热衷于参加环境保护活动、作物收获季节空气质量变差、健康受秸秆焚烧影响、工作和生活受秸秆焚烧影响、受访者社会经济特征等6个假设,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在2016年底收集1890份问卷,建立Tobit模型进行了验证,测算了相关影响因素及程度。进而,分析了居民禁烧的支付意愿年均支付金额为76.72元,具有强烈支持秸秆禁烧的支付意愿年均支付金额为142.70元。依据现有的河南省城镇居民4410万人测算,年支付意愿数额为34亿元左右,占河南省2014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经费的12%左右。根据居民支付意愿,从另一角度看,就是秸秆禁烧可以为他们带来34亿元的福利,也就是说社会愿意为农业生产者受秸秆禁烧措施影响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该成果为重新认识秸秆禁烧的功能和价值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而为建立合理的秸秆综合利用激励机制,特别为政府制定以生态补偿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与比利时列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杨晓梅为论文第一作者,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团队首席尹昌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财政专项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运行机制、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9652618313969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