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在紫云英-稻秸协同促腐方面又添新证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8-26作者:周国朋来源: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点击量:
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为破解中晚稻秸全量还田难题、实现稻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推动稻田清洁化生产提供了经济易行的解决方案。前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绿肥小组先后从细菌群落演替特征、细菌共生网络的拓扑结构、碳氮养分释放特性、土壤微生物组群消长规律等视角揭示了紫云英-稻秸共同还田时的促腐机制。近日,绿肥课题组在紫云英-稻秸协同促腐方面又添新证。
研究发现,紫云英-稻秸协同腐解相比紫云英、稻秸单独腐解真菌丰度提高了19.6%—30.6%,具体以提高Peziza s p.和Reticulascus tulasneorum等木质纤维和木质素降解真菌丰度为主。与紫云英、稻秸单独腐解相比较,紫云英-稻秸协同腐解提高了植物残体碳、氮相关水解酶活性。上述结果是紫云英、稻秸共同腐解期间非加和协同效应占据主导作用(占比55.6%)的重要原因。对比前期细菌在紫云英-稻秸协同腐解中作用的报道,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稻田土壤环境中细菌对有机物料的降解作用大于真菌的作用。
图1 紫云英-稻秸协同腐解下真菌群落组成及演替特征
图2 细菌、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腐解速率、碳氮水解及氧化酶活性的贡献
上述研究成果以Succession of fungal community and enzyme activity during the co-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straw and milk vetch (Astragalus sinicus L.) 为题,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领域TOP期刊《Waste Management》(IF=7.145)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国朋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曹卫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绿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2678)、现代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wasman.2021.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