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头条新闻

首个豆科绿肥作物-紫云英的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完成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15作者:常单娜来源: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点击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完成首个豆科绿肥紫云英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组装,为紫云英分子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信息资源。利用比较基因组学解析紫云英共生结瘤的遗传基础,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植物科学期刊《Plant Communications》上。

  紫云英( Astragalus sinicus )又名红花草、翘摇等,原产于中国,属于豆科黄耆属作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绿肥作物/覆盖作物。利用冬闲稻田种植紫云英能够增产节肥、合理利用光热资源及改善生态环境,是维持和提高稻田可持续生产力的有效手段。紫云英也可作为牧草、蜜源、蔬菜、中药等综合利用。由于缺乏基因组信息,紫云英的遗传学及共生固氮研究远落后于其他豆科作物。

  研究团队运用第三代PacBio、二代Illumina技术及高通量染色体捕获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全长595 Mb,Contig N50为1.41 Mb,Scaffold N50为78.42 Mb;有575 Mb基因组序列被定位到8条染色体上,挂载率高达96.66%。基因组中含有59.84%的重复序列,紫云英LTR的数量和长度明显扩增,导致紫云英基因组扩增。在进化过程中,紫云英与蝶形花亚科共有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中保留了关键的共生结瘤基因。查耳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 CHS)基因在紫云英等豆科物种中显著扩增,且在紫云英根部富集表达,从空间上为紫云英成功结瘤提供了必要的类黄酮信号(图1)。紫云英、苜蓿、大豆中R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高于根瘤,R基因在根系中的富集可能增强了根部的免疫,弥补共生过程中植物防御的减弱(图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常单娜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曹卫东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贾继增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绿肥,CARS-2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绿肥分库 (NCGRC-2021-19) 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xplc.2021.100263

  【引文方式】:Danna Chang, Songjuan Gao, Guopeng Zhou, Shuhan Deng, Jizeng Jia*, Ertao Wang*, Weidong Cao*. The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Astragalus Sinicus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es provide new resources and insights for understanding legume-rhizobial interactions. Plant Communications. doi.org/10.1016/j.xplc.2021.100263

1参与类黄酮合成基因的进化. A类黄酮化合物合成途径. B 紫云英不同组织种的类黄酮表达模式. C 不同物种中 CHS 基因的系统发育树. D 紫云英和苜蓿中CHS 的共线性分析.

2 R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和表达模式. A 紫云英中 R 基因的系统发育树. B R基因跨 CMV 组织的表达模式. C 全基因组单拷贝基因的分歧率. D R 基因的分歧率.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