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春博士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06作者:Admin来源:草地生态遥感团队点击量: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所杨秀春同志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这是农业部系统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农业科技专家。
杨秀春博士系我所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草原科学研究工作。近10年来,她立足学科发展前沿,把握国家重大需求,在草原植被遥感监测、草畜平衡估算、草原雪灾监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开发了可满足草原行业主管部门需求的业务化运行系统,为农业部草原管理部门进行草地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建立了草原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研发了草原植被遥感监测系统,实现了对草原产草量、植被长势和返青的全面遥感监测,为农业部草原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奠定了基础;构建了以县为基本单元的宏观草畜平衡估算模型,实现了我国牧区和半牧区268个县(旗)草畜平衡状况监测及其业务化运行,监测结果得到农业部和地方相关部门的采纳和认可;耦合光学与微波遥感数据实现了草原积雪面积、雪深的全天候遥感监测,建立了雪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发了“中国草原雪灾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在10个草原重点省区进行了应用,为草原管理部门防灾减灾服务。
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完成人,杨秀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3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荣立2个三等功,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
2011年8月,杨秀春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第七批援疆干部一员,奔赴新疆兵团,担任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
援疆三年,杨秀春克服离别家庭、到新疆后身体严重过敏等困难,足迹遍及北疆及南疆大地,飞行行程8万多公里,汽车行车2万多公里,全身心地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新疆、奉献与新疆。在疆工作期间,她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为新疆农垦科学院与内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尤其是与新疆干部派出单位之间交流合作贡献了力量。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为新疆农垦科学院在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在深入调研和全面掌握新疆畜牧业发展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杨秀春带领由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专家组成的规划团队先后编制完成了《乌苏市马吉克牧场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总体规划》、《新疆特色优质牛羊繁育中心总体规划——喀什地区和昌吉地区》、《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等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报告,为新疆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撑。
杨秀春联合受援单位和选派单位申报的兵团科技支疆项目“干旱区土壤墒情遥感监测关键技术集成及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和兵团博士基金“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土壤水盐状况的遥感反演与模拟”获批,为新疆受援单位带出来了一支“能战斗”的遥感技术队伍,研制完成的“干旱区农田旱情遥感监测系统” 为新疆农业等部门制定抗旱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参考;2013年借助中国农科院科技援疆活动,联络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所与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就项目申报、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试验基地建设、农业规划等内容签署了合作协议,使两院的合作内容更加深入、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合作渠道更加通畅、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同时,杨秀春还积极发挥援疆干部的交流沟通优势、信息搜集优势、专家领导优势,帮助新疆农垦科学院专家申报农业部、科技部、兵团等科技项目。此外,为了扩大交流和宣传,杨秀春还积极邀请我国一流科技期刊编辑到新疆农垦科学院就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等开展讲座,为提升新疆受援单位的科研成果的发表水平提供服务。
作为一名农科人,在科研的道路上,杨秀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围绕草原遥感做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同时,也为了将自身所学和积累的科研经验能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她选择了援疆,融入到了各民族兄弟姐妹组成的大家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她愿做一片绿叶映衬民族之花开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