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时报】农业摆脱疫情影响正加速增长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4-22作者:记者 林春霞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21-04-22点击量: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农业农村部在4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9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4个百分点。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农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开始朝着正加速方向增长,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密切推动相关。下一步,应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契机,出台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农业农村呈强劲增长态势

  “同去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了8.1%,农民人均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加了16.3%,农民外出月收入增长13.9%,乡村消费品增长了29.4%,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5.9%,这些关系‘三农’发展的重要数据都在增长,有的增长数据接近46%。这些数据的取得相当不容易,表明我国农业增长已摆脱疫情影响,恢复弹性大,朝正加速增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姜文来表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我国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今年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好了局,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是我国农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恢复性增长令人惊喜。同2020年同时期数据相比更能看出农业恢复的力度大。

  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今年农民收入有望继续增长。

  乡村振兴是促进农业农村增长的源动力

  在姜文来看来,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关系到农民富裕,关系到中国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勇于外出务工说明广大农民对我国疫情防控充满信心。更多农民出来务工增加了城镇劳动力供给,给城镇增添了活力。”姜文来表示,但同时也让“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乡村青壮劳动力减少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农民收入增加对农民来说是好事,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社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随之而来对物价等造成综合影响,国家应该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这个问题。

  此外,姜文来认为,农民收入增加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密切相关。城镇吸纳农民就业,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可以有更多的钱用来消费等支出,活跃农村市场,城乡互动融合加速。二是可以让更多农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教育机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种无形的教育熏陶,对农民有深刻影响。三是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城镇务工农民在务工过程中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

  姜文来说,农村未来充满活力,也充满希望,我们一定要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契机,让乡村成为创业的热土,心灵的港湾,幸福的源泉。

  须出台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拉动消费

  据一季度公布数据显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3875亿元,同比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3.2%,农村消费呈强劲增长态势。下一步应如何借势刺激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内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姜文来表示,我国农村消费呈现良好势头,这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要开拓好农村市场,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条件。

  在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方面,他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要重点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敢花钱,想花钱。二要完善农村物流设施,让农民方便快捷地获得消费品。三要提供适宜乡村的消费品,同时注意农村绿色消费,切忌防止将城市的淘汰品倾斜到农村。四要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消除农民后顾之忧,提供高质量的农村消费品,加强监管,下大力气解决假冒伪劣等顽疾。


相关附件

打印』『关闭